欢迎访问皖北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皖北动态

安徽县域经济20强发榜、皖北地区没有缺位

2022-02-23

安徽县域经济20强发榜

近日,安徽各县(市)相继发布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县域经济总量20强名单新鲜出炉。与2020年相比,2021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名单基本保持稳定,位次相对变化较小,增速相对拉开距离其中皖北地区占有8席。肥西县、肥东县及长丰县占据前三位,排名前十县经济总量均超过500亿元,相比2020年经济总量第十名增长45.2亿元。

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

皖北地区没有缺位、经济增长加速发力

2021年,在皖北各市中,作为安徽省第一农业大市,阜阳市有4县(市)上榜,位居第2,分别是太和、颍上、临泉和界首;亳州2县上榜,是蒙城和涡阳,这些县域人口多、市场大、资源禀赋相对较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经济发展较为明显;淮北工业强县濉溪县上榜,排名第7位;宿州重点产煤县、产粮大县萧县以增速8.5上榜。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奋力推进皖北经济赶超发展

阜阳、宿州、亳州等市近年来持续进位,但在皖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果看人均经济数据,皖北城市在全省基本处于后半区。在长三角城市中,皖北城市后排就坐、欠发达的特征则较为明显。根据区域增长极理论,中心城市能够有效带动和辐射周边经济;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看,后发地区如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确定好发展策略,是可以实现赶超发展的。

1. 用好用足国家战略政策资源

皖北各市抢抓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历史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深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分工合作,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皖北各地要创立专班,用心细致梳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中原都市圈和《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国家战略和政策措施中有利于推进皖北振兴的具体政策支持的资源,主动对接省直有关主管部门,争取国家、省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将各项具体支持的政策资源落到实处,争取在发展规划、建设用地审批、专项财政资金、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得到更多实质性支持,以优化存量资源、集聚增量资源,为皖北赶超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资源支撑。

2. 持之以恒贯彻皖北振兴战略

 皖北振兴是安徽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支撑。皖北市县应认真领会和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决定实施皖北振兴战略,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积极主动对接省直相关主管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创造性的运用后发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建设空间、腾挪空间更大;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的转移还不充分,人口红利的时间更长等优势,整合各类要素资源,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平台,选择特色、集聚性产业方向,集中发力,实现赶超发展。

3. 主动实施沪苏浙对接帮扶政策

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8市,将为皖北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皖北各市县应积极探索建立皖北城市与沪苏浙发达城市的结对合作帮扶机制,主动与沪苏浙帮扶协商对接,争取在资本、项目、技术、管理、人才等全要素引入取得实质性成果。要选准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产业协作,在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中药材产业集聚、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等领域与沪苏浙帮扶城市实行深度合作。继续推动淮北、宿州等地积极对接融入淮海经济区,做优做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努力引入、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实现皖北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4. 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赶超发展后劲

皖北市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人口、产业、文化等资源优势,明确发展目标、选准产业方向、集中要素资源、实施重点突破,以不断增强赶超发展后劲。一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阜阳应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蚌埠应加快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待和皖北中心城市,宿州、亳州应加快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淮南、淮北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新型能源基地。二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拓展错位发展动能。要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积极推动一些有条件的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安徽20强县,助力皖北经济赶超发展。



编辑:安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阅读:591